找到相关内容184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门肃法师答:八苦中有一“五蕴炽盛苦”是指什么?

    门肃法师答:五阴盛苦,五阴,即色受想行识。阴,盖覆之义,谓能盖覆真性,不令显发。盛,炽盛、容受等义,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,故称五阴盛苦。 五蕴不空,我们的清净自性不能显现,六根就随境而转,贪著外境不得解脱,而有生死轮回,我们以一期生命来说,也是由于有五阴炽盛而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变化。这种生长、衰老、到病痛以至于死亡的变化过程,对众生来说是痛苦的,因此,才说五阴炽盛是苦的根本。 ------...

    门肃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2678084.html
  •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(2)

      己三、趣入真性之轨则分五:一、正示;二、断违教之诤;三、导入真性之次第;四、真性之体相;五、示於真性定须修习。   庚一、正示分二:一、抉择见;(二)由修(31)灭除过患之次第。   辛一、抉择见问曰:业及烦恼若不是真性,那么,什么是真性。趣入真性之方法又是怎样呢?答日:内外诸法毕竟远离我及我所执即是真性,趣入真性的轨则者,谓若执我有自性,那么,我与蕴是有自性的一体耶、或是有自性的异体耶?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546504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万善同归论

    言教的作用,反对信众听闻、诵读经典,违背了佛教悲智双运的根本要义。   针对这些执性执空的避世思想,延寿禅师提倡万善同归真实的思想,正是应病与药的契机之说。   (二)万善与真性的圆融一体观   万善是以菩萨利他思想为指导,在世间生活中实践佛法的种种行为。那么,这些善行是不是有为的外在的有漏的造作,或与真性相违呢?   延寿禅师认为,诸多善行最终将归于实相,而真如本性之中“自含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0941515.html
  • 楞严经大意

    的,没有和合,也没有相应,就不应有风生出。于如来藏中,风的真性是空,空的真性是风性,它们本然清净,充满世间,随著众生的识心而示现。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,认为它是由因缘和合而生,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,都...动作,土是从地里挖出来,挖掘和虚空一实一虚,互相不能有所作用,既不相和也不相应。这个虚空之性是圆满遍布的,是本然不动摇的。   应当知道,地、火、水、风与空,就叫做五大。它们的真性是圆融无碍的,都是...

    广兴

    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81413866.html
  • 楞严经之宇宙观

    ,也没有相应,就不应有风生出。于如来藏中,风的真性是空,空的真性是风性,它们本然清净,充满世间,随著众生的识心而示现。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,认为它是由因缘和合而生,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,都没有真实义意...里挖出来,挖掘和虚空一实一虚,互相不能有所作用,既不相和也不相应。这个虚空之性是圆满遍布的,是本然不动摇的。   应当知道,地、火、水、风与空,就叫做五大。它们的真性是圆融无碍的,都是从如来真性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3354445.html
  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建议——做好调研、推动申遗、加强保护

    大家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基本情况,尤其对申报程序、注意事项做了强调说明。徐教授指出,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中主要有两大原则:一为原真性,即所申报的项目应该从刚开始创造到流传至今都是按自身的规律在...   2、跟地方文化部门做好沟通。   3、把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原真性和濒危程度,尤其是濒危程度排序,以利于评审专家的工作。   王主任则对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,她...

    佚名

    |遗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6041825950.html
  • 依法谈妙

    达到的果位,比如三草位、二木位、一实位等,也奇妙可思议,具体而言,指菩萨五十二阶位等,都奇妙无比。  5、三法妙:即真性轨、观照轨、资成轨。真性轨是法不虚妄不变异的真如理体。观照轨是能破妄情显真理的...

    永 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049981.html
  • 苏曼殊之禅迹

    缠绵悱恻来。但即使是男痴女怨、别绪离愁之作,他也胜人一筹,写得澄澈清绝,自有一番境界。这种高超之处正是由其学佛、真性流露所致。 他先后有过几位红粉知已,但结果不是美人他适,就是他自己婉拒退缩;前者如...进退维谷的心理,才使其诗作感人肺腑。他学佛是真,动情也是真;所以说他既有悟性,又能秉承真性;这与当时,甚至是历代的爱情诗相比,就是高人一着。 禅心仍见尘迹,因而只能称为“禅迹” 摘自《人海灯》 ...

    张丹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2151893.html
  • 佛性一体十二名

    佛性一体十二名  如清  佛性的一体十二名是:1、佛性,2、本性,3、自性,4、灵性,5、真性,6、实性,7、空性,8、清净法身,9、如来身,10、灵妙体,11、涅槃体,12、成道体。  在认识佛性...,都是不生不灭的灵性,而不是有生有死的身命。  4、灵性。所谓灵性,便是指一切众生的灵性,都具有灵敏感应各种现象并且灵敏做出反应的特性。  5、真性,6、实性。一切众生的身心,都是无常暂时的假象存在;...

    如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967438.html
  • 宗密对马祖道一的研究

    可见,欲得识者, 即黑便是明   珠,乃至即青黄种种皆是。   宗密又将道一的洪州宗归人直显心性宗,其根本宗旨是:   一切诸法,若有若空, 皆唯真性真性无相无为,体非一切,谓   非凡非圣,非因非果,非善恶等,然即体之用,而能造作种种,谓能   凡能圣,现色现相等。   这是对上述资料的简化,其指示心性的方式,是直指染心为真性,强调任运为修:   即今能语言动作,贪嗔慈忍,造善恶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265003.html